传木铎金声,展京师风范,讲述北师大人自己的故事。
“大学里能力培养已经不是奢侈品,而是一种必需品。大学对一流人才的培养一定要把基于知识的教育变为基于能力的教育,变为基于素质的教育。”
——刘嘉
刘嘉,心理学部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学士、硕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美国富布莱特研究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华球体育(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官网心理学部部长、中芬联合学习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才学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
长期从事心理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科研上,采用行为学、遗传学和脑成像等多种技术手段,以视觉智能为切入点,探讨人类智能的本质。部分成果获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在教学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向创新型人才的心理学本科实验/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心理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获批国家级心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社会服务上,担任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副主编、《心理科学》副主编;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普心与实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国际学术交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担任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科学总顾问,全程为该节目设计挑战项目并提供科学解释。
“思享者”会客间:访谈进行时
一、一流大学不仅要有大楼大师,还要有大方向
师小萱:在您心中世界一流高校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
刘嘉: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与立足点是目前中国高校跻身世界一流必须具备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一个很著名的故事开始谈起。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都是大家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大家经常可以在各种排行榜中看到它们名列前茅,但是从它们自身的历史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麻省理工发现当时哈佛没有工科,所以试图通过在哈佛旁边建立一个以工科见长的学校,然后卖给哈佛赚一笔钱。可是,当学校建设完善以后,哈佛却以自身专注文理教育为借口拒绝了麻省理工。从这件事情上来看,哈佛作为世界一流大学有一个独特的理念,那就是它十分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理念,而不是泛泛的综合发展。
由此可见,大学并不是越大越全越综合越好。一流的大学之所以成为一流大学,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它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坚持自己的办学传统。回过头来看中国的大学,兼并现象很常见,各个大学都想要追求文理工医的全面发展。这样的办学方式违背了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理念和初衷。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坚持自己的立足点是目前中国高校跻身世界一流必须具备的条件。
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说过,大学之大不在于有大楼,而在于有大师。在我个人看来,从现代大学来看,一所一流大学不仅要有大楼和大师,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大方向。有自己发展的大方向和大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道路的大学才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北师大若想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走的路径就绝不能是全套的什么学科都有的发展模式。北师大有很多发展得非常好的学科,可是纵观这115周年的历史,北师大最核心的便是教育,教育立校。走好自己的传承,走出自己的理念,把115年的历史发展下去才是北师大最应该做的事情。把自己最擅长做的做好,把有历史传承的办学理念和优势发挥好,把教育做到极致,北师大离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就并不遥远。
二、一流的学科不仅要有大方向,还要抓住机遇直面挑战
师小萱:心理学科是北师大的优势学科,您认为在双一流建设中怎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这些优势呢?
刘嘉:交叉二字应该是北师大心理学最为核心的一个特征和优势。专注和抓好这个特征是未来心理学发展的一个大方向。
心理学在北师大是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从这115年的发展来看,北师大的心理学出现了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叫做文理协同。关于心理学,很多人经常问的一个问题便是心理学到底是文科还是理科。北师大心理学的独特之处便是一半是文科一半是理科。心理学是一个关于人的科学。人本身就具有两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与之相对应,心理学的研究也就包含了理科和文科的两种特性。
北师大心理学的第二个显著特点是理实交融。北师大的心理学科发展一直致力于研究一流的理论,解决实际存在的棘手问题。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的理论要求。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螺旋推进的过程就是心理学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二者缺一不可。
北师大心理学是交叉性很强的学科。交叉二字是北师大心理学最为核心的一个特征和优势。专注和抓好这个特征是未来心理学发展的一个大方向。
师小萱:您认为北师大心理学科在学校"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刘嘉:心理学有着理解人、提升人、保护人的作用,这实际上是能够为北师大的教育立校做出巨大贡献的。
北师大立校之本在于教育。潜心做好教育是北师大跻身世界一流的根本。而教育的对象就是人,有人就有心理学。做教育首先一步就是要了解人,了解之后才能因材施教。如何去了解,那就需要心理学这样一门关于人的科学来发挥作用。北师大建设教育珠峰的过程中,心理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至少发挥着三个不可替代的作用。
心理学的首要作用是理解人。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心理学能做的就是最大程度上挖掘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长技短板,让每一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做自己擅长的事。所以心理学在教育方面第一个需要做的就是理解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清楚人,以便为日后的教育和个人发展打下前期基础。
心理学的第二个作用在于提升人。了解清楚一个人的潜能之后,心理学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提升人。通过科学的探索和试验对比,发现最适合大脑的学习方式,让人以最适合的方式将新知识快速融会贯通,这就是心理学提升人的作用。
心理学的第三个作用则是保护人。现在有很多让人诟病的教育方法,比如填鸭式教育,高强度教学等等,不仅对人的发展没有帮助,反而会影响人的创造性和潜能的发挥。这种负面的摧毁性的教育方法对人造成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心理学可以在这种情况下保护人的大脑,让大家能够得到休息,不至于耗尽资源。另外一些小孩子生下来会有一些障碍,比如阅读障碍等等。这种情况下,心理学也是一种有效的改善途径,保护他的其它潜能,提升其教育效果,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保护。所以心理学实际上是能够为北师大的教育立校做出巨大贡献的学科。
师小萱:您认为心理学科在“双一流”建设中会遇到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呢?
刘嘉:不论是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还是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都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成为心理学未来发展的关键。
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能用钱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了。幸福和满足已经不再单纯的是物质上的了,越来越多的精神诉求和心理诉求被提上日程。很多不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实际上都是可以被心理学解决的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现在这个社会给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
随着国家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心理学的发展实际上是解决社会需求所必需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科技发展与人工智能的出现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人工智能能否解决人的很多问题,能否最大限度地接近人?从这个问题出发,就又回到对人心理的研究,对人的诉求的了解,对人的智能的发掘,对人的本质的探索。这几项都离不开心理学。不论是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还是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都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机遇与挑战并存。心理学能为金钱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供什么样的解决方法,对人和人脑的研究可以深入到哪一步,未来如何走,都是伴随着机遇而来的挑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世界一流、国家急需”这八个字也就成为了心理学未来发展的关键。
三、一流人才不仅要有远大理想,还要有实干能力
师小萱:您对于一流大学所应具备的人才的看法是什么?您心中的一流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呢?
刘嘉:一流的人才一定要具备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实干的能力。
我见过很多非常优秀的人才,高考状元、奥赛金牌获得者等等。观察这些人日后的发展路径,会发现很多在我们眼中的学神最后变成了默默无名的普通人,泯然众人了。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力实际上是随着时间的增长呈下滑趋势的。所以心理学十分关注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样的因素最后会帮助一个人成才?以北师大为例,北师大集天下英才,它招上来的苗子是十分优秀的。可是有多少人最后成为了他所从事行业的霸主呢?
在我看来,一个一流的人才一定要具备以下两个因素:
其一是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从心理学三种幸福感这一小知识出发的话,一流人才应该是追求社会幸福感,而不是单纯的物质或精神幸福。只有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信念,才能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从满足社会需求方面获得内心的幸福。
其二是实干的能力。好高骛远、纸上谈兵并不能让一个聪明的人成为一流的人才,只有付出行动,做出改变,才能真正成为富国利民的一流人才。实际上这也是解决现在大学生们焦虑症和空心病的良方。迈出那一步,世界都会变得不同。
所以,一流的人才一定要同时具备远大理想和实干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师小萱:那您认为在一流人才培养上会遭遇什么样的困难,又有什么样的解决措施呢?
刘嘉:没了高考限制的大学,能力培养已经不是奢侈品,而是一种必需品。大学对一流人才的培养一定要把基于知识的教育变为基于能力的教育,变为基于素质的教育。
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讲,大学教师目前的教学方式方法与高中老师并没有较大的区别,只是在授课内容上更为深刻和前沿。而大学究竟应该教授什么,我认为成绩再也不是衡量大学生的唯一标准了。大学绝不是高中的延续,更多的是连接高中纯粹知识性学习、步入社会进行实际操作的一个重要桥梁。没了高考限制的大学,能力培养已经不是奢侈品,而是一种必需品。所以大学最重要的是对人能力的培养。
以能力为导向,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大学就应该提供相应的学习平台,并以此鼓励学生们去做risk taking。大学里的危险动作是有安全带的,有老师做后盾,探索一些大问题,做一些创新而不必在意失败。这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的东西才是培养一流学生的关键。能力是关键,分数是次要的。看的长远一点才能更好地应对步入社会之后的种种情况。这才是真正的大学教育,也才是真正的一流人才培养,而不是单纯追求成绩单上的数字。
我认为,大学对一流人才的培养首先就要打破这种情况,把基于知识的教育变为基于能力的教育,变为基于素质的教育。
能力教育是培养学生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沟通技巧等。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4个c:
critical thinking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on
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是大学一流人才教育的重中之重。
四、一流教师不仅要做思想传播者,还要做社会基因传递者
师小萱:您认为教师在一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就北师大来说,又应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呢?
刘嘉:教师是思想的传播者,是社会基因的传递者。而北师大教师队伍未来的发展一定要做到在立足中国本土的情况下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经验。
作为教师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还是一名传播者,有着其自身的特殊使命。传播者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没有传播者就不会有进化。教师作为社会知识和经验的思想传播人,传播着一个社会的基因,播种着一个社会的火种。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这种不同于一般职业身份的角色、责任和价值,有这种意识教师才能承担起这份崇高的责任。
针对北师大来说,我觉得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事情值得我们去努力。
第一,是要向国外一流大学学习教学的方式方法。现代大学教育还落后西方。要善于与国外一流大学学习交流,不能闭门造车。在我看来象牙塔实际上是个贬义词,孤芳自赏是最不可行的,一定要学习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进教学教育形式和内容等。
第二,一定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立足本土,以中国实际问题为导向来进行教师教学工作。大学教育走进社会,走向实践,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真正能解决中国问题的有用人才。
结语:寄语北师大和青年学子
敢为天下先。北师大应争做标杆做模范做创新做突破。校名中的Normal绝不是平庸,而应是模范。
大学生要勇于走出舒适区,走进无人区。不要怕未知,挑战和失败。不要浪费大学的宝贵时间和这个宝贵的时代,砥砺前行。